经典学习
—— 大乘佛教原典 | 白话学习 | 音频助读
右上角可切换夜间模式
- 心经唐·三藏法师·玄奘 译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是大乘佛教中最为著名的经典之一,也是佛教界最常被诵读和抄写的经文。由玄奘大师所译的汉文版本仅260字,是佛教中篇幅最简短的经典,但其思想却直指佛法核心——“般若”,被誉为六百卷《大般若经》的精髓所在。历代以来,诵持《心经》的感应事迹不胜枚举。
- 药师经唐·三藏法师·玄奘 译本经宣说药师佛十二大愿,十二药叉利乐有情,利用佛法拔除业障,使众生得现世安乐与解脱,为药师法门的根本经典。此经以发愿、修福、离苦得乐为核心,强调现世利益。在东亚佛教中,诸多净土经典和法门中只有西方阿弥陀佛与其并称,极具影响力。此法门少有单一专弘,但很多法门的大德都倾力推崇。
- 金刚经姚秦·三藏法师·鸠摩罗什 译《金刚经》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的精华之作,为释迦摩尼佛应须菩提之请,开示无上甚深般若智慧,揭示诸法皆空,指导众生破执除惑,直趋无上菩提。此经为般若波罗蜜多心要,以无我无相为纲,即“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”,处处破相显性,明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”其旨在令修学者破除一切执念,了达诸法本空,而发大悲心行菩萨道,利乐有情,圆成佛道。如经中所言: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以无住为体,般若为用,通达无碍,得大自在。
- 大悲心陀罗尼经唐·西天竺·沙门·伽梵达摩 译此经是释迦牟尼佛在准备广泛宣讲陀罗尼法门时,突然十方大地震动,三千大千世界皆呈金色光辉,皆因观世音菩萨以神通力加持而成。为了给未来恶世中的一切众生带来大快乐,观世音菩萨主动合掌向佛,为大众宣说大悲咒。在大乘佛教中,观世音菩萨被视为最受欢迎和最被尊崇的菩萨。自公元8世纪唐玄宗时期,随着开元三大士(善无畏、金刚智、不空)所传的唐密逐渐盛行,陀罗尼念诵所引发的奇迹轶事不断流传,陀罗尼的神效逐渐为大众所知。
- 法华经普门品姚秦·三藏法师·鸠摩罗什 译在大乘佛教的修行体系中,《普门品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它不仅展现了佛法无量慈悲、救度苦难众生的不可思议力量,更为菩萨道修行者指明了实践的方向与智慧。《普门品》中,观世音菩萨以“千处祈求千处应,百千种化身”的无尽慈悲,愿为一切受苦众生拔除一切困厄,最终引领他们走向究竟解脱。菩萨的神通与愿力,彰显了大乘佛法在世间济度的伟大力量与深远意义。正是这种积极入世的菩萨行,赋予了每一位修行者度己度人的勇气与力量。
- 法华经如来寿量品姚秦·三藏法师·鸠摩罗什 译《妙法莲华经》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,为佛最后赐予的大法,如来寿量品尤其在日本佛教的日莲宗中,受到了极高的重视。虽然在中国佛教历史中,关于这一品的讨论相对较少,但其“分别功德品”明确显示,信仰佛陀寿命的无量功德所带来的利益极为巨大,作为大乘信徒,我们不能不予以重视。在“如来寿量品”中,佛陀揭示,之前所传的“八相成道”仅为方便说法,实际上,佛陀早已成佛,其寿命无量。
- 法华经安乐行品姚秦·三藏法师·鸠摩罗什 译此品是释迦摩尼佛讲述修行人应如何护持、讲说法华经的四条原则。所谓“安乐行”,我的理解即是以安稳、安定、快乐、解脱的心态和修持,坚守佛法、广泛利益众生。安乐行是修学大乘佛法的真实指南,更是分享佛法弘扬佛法的范本,在现今世事纷扰、挑战重重的时代,安乐行的智慧尤显珍贵。
- 华严经净行品唐·于阗国·三藏沙门·实叉难陀 译此品是是佛教实践的光辉典范,也是日常修行的清凉法语。全品以简洁明快的偈语,细致入微地开示了如何将佛法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。无论行、住、坐、卧,无论待人接物,皆以清净、慈悲、善意贯穿始终。,更在一言一行、一念一心之中。推荐每个大乘修行人细读《净行品》,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其教导,必能净化身心、增长福慧,迈向清净自在、圆满觉悟的人生。
-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唐·罽宾国·三藏般若·译《普贤行愿品》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压轴篇,被视为全经的总结和实践指南。此品以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为核心,提出了菩萨修行圆满的十种大愿: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、广修供养、忏悔业障、随喜功德、请转法轮、请佛住世、常随佛学、恒顺众生、普皆回向。每一大愿,皆是自利利他的真实法门,既是修行自心的净土,也是成就一切众生的慈航。
- 维摩诘经姚秦·三藏·鸠摩罗什译《维摩诘所说经》,又称《净名经》《不可思议解脱经》,为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。此经以居士维摩诘为主角,深入阐发顿悟成佛、不二法门、随顺自在等大乘圆顿妙义。全经以维摩诘居士示现疾患、设问辩答为主线,广破声闻小乘之执,直指众生本具佛性,极力赞叹菩萨大行,显示“烦恼即菩提、生死即涅槃”之妙义。
- 六祖坛经唐·慧能门人法海编集《六祖坛经》为中国佛教禅宗最重要的典籍之一,也是唯一一部由中国僧人亲自讲述、被尊为“经”的汉传佛教经典。此经以六祖慧能大师自述开悟因缘、说法利生事迹为主线,集其当众开示、问答机锋、度众妙语于一体,深阐自性本净、本觉圆明、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之大乘宗旨。
- 圆觉经唐·佛陀多罗 译《圆觉经》,为大乘佛教禅宗与如来藏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。全经叙述佛陀在楞伽山中,为文殊、普贤等十二大菩萨及诸大众开示圆觉大法,阐明众生本具圆满觉性、一切烦恼本空,直指顿悟成佛之究竟捷径。其宗旨在于指导修行者返观自心,远离分别妄想,直证圆觉自性。
- 阿弥陀经姚秦·三藏法师·鸠摩罗什 译《佛说阿弥陀经》是释迦摩尼佛为舍利弗开演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以“愿生净土,持名念佛”为核心,直指众生现世离苦得乐、临终往生净土的无上捷径。此经简明扼要,阐述极乐世界不可思议,以十方诸佛护念证明,令人闻信发愿,专持名号,必得往生。此经与《无量寿经》《观无量寿经》并称净土三经,为西方净土法门之根本经典。
- 地藏经唐·于阗国·三藏沙门·实叉难陀 译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是释迦牟尼佛于忉利天宫为母说法,广宣地藏菩萨因地发心、本生行愿、普度众生、救拔苦厄之大愿大行,宣扬地藏菩萨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;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”之无上大愿,教导众生孝顺父母,行善离恶,发大悲心,普度六道群生。
- 楞严经唐·中天竺·沙门·般剌密谛 译《楞严经》是大乘佛教极为重要之经典,在禅宗、天台、华严、密宗等诸大宗派中均占有极高地位。全经以佛陀在祇园精舍为阿难尊者破除外道邪见、开示真心本源为主线,广阐如来藏妙真如性,指出一切众生本具圆满觉性,但因迷于妄想执著,流转生死。楞严经以“明心见性”为宗,处处揭示自性本净、性体真常、反妄归真之大义。